食用油的加工流程

22次浏览 食用油

一、加工流程总体框架

食用油的加工流程通常分为四大核心环节:

  1. 油料预处理
  2. 油脂提取(压榨法、浸出法或预榨浸出法)
  3. 毛油精炼(脱胶、脱酸、脱色、脱臭等)
  4. 成品油灌装与储存

二、详细流程说明

1. 油料预处理

  • 目的:改善油料物理特性,提高出油率,去除杂质。
  • 主要步骤
    • 清理:去除油料中的杂质(如石块、金属、沙土等)。
    • 破碎:将油料(如大豆、花生、菜籽等)破碎成小颗粒,增加与溶剂或压榨设备的接触面积。
    • 软化:通过调节水分和温度(如蒸汽处理),使油料细胞壁软化,便于油脂释放。
    • 蒸炒(仅压榨法):对油料进行高温炒制,破坏细胞结构,同时产生独特风味(如浓香花生油)。
    • 轧胚:将油料压成薄片,增加表面积以利于后续提取。

2. 油脂提取

根据工艺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方法:

(1)压榨法
  • 原理:通过物理压力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。
  • 流程
    • 装料与压榨:将预处理后的油料(如花生、芝麻)装入榨油机,通过螺旋或液压施加压力,使油脂渗出。
    • 毛油收集:压榨出的毛油需过滤去除残渣。
  • 特点
    • 优点:保留天然风味和营养(如维生素E),无需化学溶剂,适合生产高端食用油(如一级压榨花生油)。
    • 缺点:出油率较低(约30%-40%),饼粕残油率高,设备维护成本高。
(2)浸出法
  • 原理:利用溶剂(如己烷、轻汽油)溶解油脂,再通过蒸馏回收溶剂。
  • 流程
    • 溶剂浸泡:将轧胚后的油料与溶剂混合,充分接触萃取油脂。
    • 蒸发与回收:混合液进入蒸馏塔,溶剂挥发后冷凝回收,剩余液体为混合油。
    • 毛油分离: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出纯毛油。
  • 特点
    • 优点:出油率高(可达95%以上),适合大规模生产,成本低。
    • 缺点:溶剂残留需严格精炼去除,可能损失部分营养成分。
(3)预榨浸出法
  • 原理:结合压榨与浸出,先压榨后浸出,提高出油率。
  • 流程
    • 预榨:先用压榨法提取部分油脂,同时降低油料水分。
    • 浸出残渣:将压榨后的饼粕用溶剂进一步提取残余油脂。
  • 特点:兼顾压榨风味与浸出高效率,常见于综合型油厂。

3. 毛油精炼

精炼是提升油品质量、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,具体流程如下:

(1)脱胶(去磷脂)
  • 方法:通过水化或酸化(如加磷酸)使磷脂等胶质物沉淀,分离后过滤。
  • 作用:去除油脂中的胶溶性杂质,防止后续工艺中乳化。
(2)脱酸(中和)
  • 方法:碱炼法(用氢氧化钠中和游离脂肪酸,生成可溶性皂脚,再通过水洗去除)。
  • 作用:降低酸价,提高油品稳定性。
(3)脱色
  • 方法:用吸附剂(如活性炭、白土)吸附色素和杂质,使油品清澈透明。
  • 作用:改善色泽,去除有害物质(如重金属)。
(4)脱臭
  • 方法:在高温(250℃以上)和真空条件下,利用水蒸气蒸馏去除异味物质(如醛类、酮类)。
  • 作用:改善口感,延长保质期。
(5)脱蜡(仅低温油)
  • 方法:通过低温结晶和过滤去除蜡质,提升油品流动性(如菜籽油、米糠油)。
(6)脱水
  • 方法:真空干燥去除残留水分,防止氧化和微生物污染。

4. 成品油灌装与储存

  • 灌装:将精炼后的油品按等级(一级、二级等)分装到不同容器中(如瓶装、桶装)。
  • 储存:需避光、隔氧、低温保存,避免油脂氧化酸败。

三、不同工艺的典型产品

加工方法 代表产品 特点
压榨法 浓香花生油、冷榨山茶油 风味浓郁,营养保留多,价格较高
浸出法 一级大豆油、调和油基料 出油率高,成本低,适合大规模生产
预榨浸出 混合型食用油(如玉米油) 平衡风味与出油率,适合多样化需求

四、关键工艺对比

指标 压榨法 浸出法
出油率 30%-40% 95%以上
溶剂使用 需溶剂(需严格脱除)
营养保留 较好(如维生素E) 可能部分损失
成本 较高(设备维护、耗能) 较低(高效生产)
适用油料 高油料(如花生、芝麻) 低油料(如大豆、菜籽)

五、注意事项

  1. 安全与环保:浸出法需严格控制溶剂残留,精炼工艺需符合国家标准(如GB 2716)。
  2. 品质分级
    • 一级油:精炼程度高,透明无味,适合高温烹饪。
    • 二级/三级油:保留部分风味,适合低温凉拌或煎炸。
  3. 营养标签:需标注脂肪酸组成(如饱和脂肪酸、不饱和脂肪酸比例),指导健康用油。

六、新兴趋势

  • 谷物油开发:利用稻米油、玉米油等副产物,减少资源浪费。
  • 绿色工艺:探索超临界CO₂萃取、酶法改质等环保技术,减少化学溶剂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