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补气血类
-
当归黄芪乌鸡汤
- 材料:乌鸡500g,黄芪30g,当归10g,生姜5片。
- 做法:乌鸡切块焯水,与药材同煮2小时,加盐调味。
- 功效:补气养血,适合产后乏力、面色苍白。
-
党参枸杞炖鸡汤
- 材料:鸡肉500g,党参15g,枸杞10g,红枣5颗。
- 做法:鸡肉焯水后与药材炖煮1.5小时,加盐少许。
- 功效:健脾益气,改善产后体虚、食欲不振。
-
四物鸡
- 材料:母鸡1只,当归10g,熟地15g,白芍10g,川芎5g。
- 做法:鸡切块焯水,与药材同炖至鸡肉软烂。
- 功效:调和气血,缓解产后头晕、月经不调。
二、促进恶露排出类
-
生化汤(经典方)
- 材料:当归15g,桃仁6g,川芎6g,炮姜6g,炙甘草3g,红枣5颗。
- 做法:药材加水煎煮,去渣取汁,温服。
- 功效:活血化瘀,加速恶露排出,适合产后第3-7天使用。
- 禁忌:血热或气虚者慎用。
-
益母草鸡蛋汤
- 材料:益母草20g,鸡蛋2个。
- 做法:益母草煮汤,蛋煮熟去壳,同煮10分钟。
- 功效:行气活血,缓解恶露不畅。
-
红糖姜枣茶
- 材料:生姜3片,红枣5颗,红糖15g。
- 做法:水煮姜枣至水开,加红糖溶解。
- 功效:温经散寒,促进子宫收缩。
三、通乳增乳类
-
猪蹄墨鱼汤
- 材料:猪蹄1只,墨鱼干50g,花生50g,黄芪20g,通草10g。
- 做法:猪蹄焯水,墨鱼泡发后与药材同炖2小时。
- 功效:滋阴养血,促进乳汁分泌。
-
老鸭猪蹄汤
- 材料:老鸭半只,猪蹄2只,枸杞10g,姜片3片。
- 做法:鸭肉焯水,与猪蹄、药材炖煮2小时。
- 功效:补肾益气,改善乳汁清稀。
-
王不留行粥
- 材料:粳米100g,王不留行15g,通草6g。
- 做法:米煮粥,药材煎汁后混入粥中。
- 功效:疏通乳腺,缓解乳汁不足。
四、安神助眠类
-
百合莲子小米粥
- 材料:百合10g,莲子10g,小米50g。
- 做法:食材共煮成粥,可加少许蜂蜜。
- 功效:清心安神,缓解产后失眠多梦。
-
酸枣仁桂圆茶
- 材料:酸枣仁10g,桂圆肉10g,红枣5颗。
- 做法:水煎15分钟,睡前饮用。
- 功效:养血安神,改善产后情绪波动。
-
牛奶燕麦粥
- 材料:燕麦30g,牛奶200ml。
- 做法:燕麦与牛奶同煮至软糯。
- 功效:补钙助眠,缓解产后焦虑。
五、改善消化类
-
山药小米山楂粥
- 材料:山药50g,小米50g,山楂干5g。
- 做法:食材共煮至米烂,山楂后下。
- 功效:健脾开胃,缓解产后腹胀。
-
陈皮红豆汤
- 材料:红豆50g,陈皮5g,红糖适量。
- 做法:红豆煮软,加陈皮煮10分钟,加糖调味。
- 功效:理气消滞,改善产后食欲不振。
-
茯苓薏米瘦肉汤
- 材料:瘦肉100g,茯苓15g,薏米20g,姜3片。
- 做法:肉焯水后与药材炖煮1小时。
- 功效:祛湿健脾,预防产后水肿。
六、体质调理类
-
血瘀型(腹痛、恶露有块)
- 推荐:当归生姜羊肉汤(当归15g+生姜30g+羊肉500g炖煮)。
- 功效:温经散寒,活血化瘀。
-
血虚型(面色苍白、心悸)
- 推荐:阿胶红枣鸡汤(阿胶10g+红枣5颗+鸡肉500g炖煮)。
- 功效:补血养颜,改善贫血。
-
气虚型(乏力、气短)
- 推荐:黄芪党参乌鸡汤(黄芪20g+党参15g+乌鸡1只)。
- 功效:补中益气,增强体力。
七、禁忌与注意事项
-
分阶段使用:
- 产后第1周以化瘀为主(如生化汤)。
- 第2周起逐步进补气血(如四物汤)。
- 剖腹产需延缓活血类药膳(如生化汤不超过3天)。
-
避免过早滋补:
- 前3天以清淡粥汤为主,如山药小米粥。
- 避免高脂浓汤(如全脂鸡汤)加重消化负担。
-
过敏与体质辨证:
- 乳糖不耐者可用燕麦粥替代牛奶。
- 热性体质减少当归、黄芪用量,增加生地、百合。
总结
以上药膳需根据产妇体质(气血虚、血瘀、血热等)和产后阶段(恶露期、恢复期)选择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配方。烹饪时避免添加盐、糖,以天然食材为主,助力产后身体恢复与乳汁分泌。